有备无患

更新时间:2024-10-23 17:38

有备无患(拼音:yǒu bèi wú huàn)是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,该成语最早出自于《尚书·说命》。

成语出处

惟事事乃其有备,有备无患。(《尚书·说命中》)

成语“有备无患”最早出自于此。

《书》曰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(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)

成语故事

春秋时代,晋悼公做了中原的盟主,有一年,宋、齐、晋、魏等十二个诸侯准备联合去进攻郑国。郑国是个小国,抵御不了这么多国家的进攻,便向晋国求和。晋悼公答应了,别的国家也就停止了进攻。

郑国为了答谢晋国的帮助,送给晋国许多兵车、乐器、乐师和歌女。晋国国君要把得到的歌女和乐器分一半给他的功臣魏绛,说:“是你教我同戎狄(西北方的少数民族)和好,从而得以安定中原各国,使我做了盟主。我们和各国诸侯的关系也像音乐一样协调、和谐。现在我得同你共同享受郑国送来的礼物。”魏绛是晋国大夫,他处理内政外交出了很大的力,使晋国在一段时间里强盛起来。这次面对国君的赏赐,他并没有欣然接受,反而规劝国君说:“大王赏赐我,是对我的抬举,我从内心里感谢您。可是我倒希望您在享受快乐的时候,要考虑到国家以后的事情。愿意奉劝您记住《尚书》上的几句话:‘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’大王在安定快乐的时候,应随时考虑到将来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。以便事先在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。有充分的准备,就可以免遭祸患啊。”

晋悼公认为魏绛很有政治远见,称赞他说得很对,再次要他接受赏赐,说:“奖赏是国家的典章制度,那是不能废除的,你就接受了吧!”

魏绛再也不好推辞了,只好按礼制的规定要了几件乐器。

成语寓意

“有备无患”这一思想,对于当今社会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。无论是管理工作,还是其他工作,抑或生活、学习等方面,只有计划制定得详尽一些,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、扎实一些,才能抢得先机,赢得主动,目标实现才会更加顺畅。《礼记》有云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在工作、生活中,每一天都发生着有因准备充分而获益,或因准备不力而受损的事情。这些都进一步证明:有准备才有信心,有准备才有底气,有准备也才有实力。可以说,准备赢得一切。有准备会让人们在成功的路上比别人先行一步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多一份准备,多一份耕耘,就多一份自信,多一次成功。

成语用法

“有备无患”意思是事先有准备,就可以避免祸患;在句中一般充当谓语、宾语;多用于劝勉人的场合。

唐·李观《吊韩弁没胡中文》:“呜呼!有备无患,军志也,戎人安所暴其诈?千虑一失,圣人也,韩君是以为之虏。”

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经这一番布置,使西边有所顾忌,也可有备无患了。”

梁实秋《商店礼貌》:“给老人家预订寿材、不失为有备无患之举,虽然不是愉快的事,交易的气氛却是愉快之极。”

蔡廷错《蔡廷错自传·擢升师长》:“我想我军入福州,虽不成问题,但孙子兵法有说‘兵不厌诈’,我仍须提防暗算,所谓‘有备无患’。”

谌容《光明与黑暗》:“‘给!’单有余晃了晃猎枪说,‘再带上这家伙,这两天山里正闹豹子,有备无患。’”

黎汝清《叶秋红》:“现在争论已经没有意义了,程维利是知道我们的行动计划的,不管他有无泄密,我们还是有备无患。”

成语辨析

有备无患—未雨绸缪

“有备无患”“未雨绸缪”两者都有事先做准备的意思,但有区别:一是意义不同。“未雨绸缪”强调“绸缪”,即事先做好准备;“有备无患”强调“无患”,即可以避免祸患。二是用法不同。“未雨绸缪”前边能加否定副词“不”,助动词“必须”“应该”“得”等;“有备无患”则一般不能这么用。“未雨绸缪”是比喻性的;“有备无患”是直陈性的。三是语体色彩不同。“未雨绸缪”多用在书面语里;“有备无患”在口语里、书面语里都常用。

有备无患—有恃无恐

“有备无患”和“有恃无恐”都含有“有所倚仗而没顾虑”的意思。但“有备无患”偏重在“有准备”,是为了避免祸患;“有恃无恐”偏重在“有依靠”便无所畏惧或毫不顾忌,表示“有特殊势力撑腰而放开胆量行事,近乎嚣张”的意思。

免责声明
隐私政策
用户协议
目录 22
0{{catalogNumber[index]}}. {{item.title}}
{{item.title}}